具备楷书基础,再写行书,行书书写的流畅性,行笔的稳定性,笔法的准确性和结体合理性,就方便多了。如何尽快转换到行书上来,是困扰许多朋友的共性问题。我谈谈个人观点,互相学习交流。
由楷书转到行书,应该说是学书最方便的途经,除了坚持临帖,需要有一定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之外,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,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。何为正确的方法。建议认真读帖,仔细观察,认真对待临帖,深入进去。注意三方面问题。
一是要注意中锋运笔。楷书时有以侧取势,尤其欧体,如果以楷书笔法写行书,极易造成点画线条的生硬和单薄,因为行书的动势幅度较大,速度较快,如果笔力跟不上,点画线条就缺乏质感,故一定要笔力遒劲。而只有中锋运笔才是笔力的保证。
二是要注意点画的动势。这也是楷、行区别的主要特点。经常看到许多朋友的行书作品,写的四平八稳,但缺乏灵动,没有气势,主要原因在于笔法上只注重形似,达不到神似,兰亭序的每一个字,都充满着活力和具有生命力,原因就是它的笔势充满着生机。有人会说,我也知道动势,可是达不到呀。这就是学书法的关键,还是笔法问题。这个问题你听人家讲的天花乱坠都没有用,只有自己去领悟。我结合老师的指点和自己学书法走过的路,如果算是经验之谈,就是一句话:“悬腕练中锋,提按生笔势”。
三是行书的结体也有不同与楷书之规律,需用心掌握。有楷书底子,学行书结体是方便多了,但两种书体的区别在于行书随势而成字,古人说,笔法生结体,其实就是笔势生结体。如图中兰亭序的“阴”字;米芾的行书结体,可以说是跌宕起伏,奇峻至极,如图中的“洞”“断”字等,点画之间的避让、呼应关系十分自然而又错落有致,尤其是空间布局的赋予丰富之变化。但行书的这个结体特点,不能刻意为之,否则极易弄巧成拙。我昨天发文时讲过,米芾的行书不宜初学,就是这个道理。
王羲之行书作品选
王献之行书作品选
兰亭序选
米芾行书作品选一
米芾行书作品选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