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是中国书法发展到唐代,楷书已经非常成熟,而且也从魏晋南北朝,书法比较纷乱的状态下,更加趋于书法统一了,例如,一些所谓的“魏碑”也明显“楷书”了,隶书彻底退出实用书法的历史舞台。
褚遂良的楷书书法。
唐代以前的书法,之所以比较混乱,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。
比如说,楷书的成熟是需要一定历史过程的。而长期的国家分裂状态,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。从唐代开始,逐步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。
其次是科举制度的推行,客观上要求必须要有相对统一的书法标准。
科举应试,首先涉及书写规范。
唐代以前,科举制度还没有建立,国家也没有从书法上考核人才的制度性要求。
人才主要依靠世袭和推荐两种办法,应该说,这两种办法,还不是社会化的人才选拔制度,所以,也就没有书法考核的要求。
唐代从武后时代,就推行了隋代已经用过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,这对书写当然存在社会化的制度性要求。
欧阳询的楷书。
而唐代的实用书法,也已经是楷书、行书、草书三大主要书法的新局面,所以,楷书尤其适应科举的需要。
我要补充一句是的是,楷书之间的字体差异,也是书法历史上最小的。因此,楷书的书法统一问题,在客观上,也是最符合社会标准化书写的书法。这是社会非常接受的
第三是文化繁荣教育发达,唐朝人赶上了标准化教育的历史性机遇。所以,楷书的推广和普及,也就更加广泛,而且开创了历史上的第一次。
在唐代以前,国家没有任何文字统一推广的主动性。
颜真卿的楷书。
例如,从书同文的秦朝算起,国家没有主动推行过书法,秦始皇颁布的“小篆”书法,只是非常官方的书法,并不涉及民众已经在使用隶书。
所以,书法是自由发展的。
汉代也没有主动推行过汉字的标准化。三国魏晋南北朝,是一个门阀世袭的社会,寒门公众是没有参与治理国家的公平平台的。
所以,也没有主动推行过书法的统一问题。
隋代虽然有了科举,但是,也没有主动推行书法标准统一问题,而且朝代时间太短。
列个清单书法。
只有唐代赶上了楷书成熟的社会大环境,也赶上了科举选拔社会人才的需要爱,所以才主动大力推行书法的统一标准化。
因此,唐代的楷书就会也被盛行。
不过,我要补充一句,楷书还不是书法使用机率最多的书法,实际使用最多的书法其实是行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