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楷书书法家大家能想到很多,比如颜真卿、柳公权这些楷书名家,他们的书法被后人称赞不已,一直是学书人的楷模。其实有从古至今出现很多的楷书大家,有的名气虽然没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名气大,但是楷书造诣却很深厚,比如清代状元王仁堪的楷书,堪称楷书的典范之作。
王仁堪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状元,他的书法学习欧阳询和褚遂良,名重一时。王仁堪并不是以书法为业,他是一位文人,文学修养很高,在《庄谐诗话》中也有记载,王仁堪文采斐然,在当时就已经小有名气,但是他考状元却是一波三折。
王仁堪考了四次才中状元,可见其毅力。在这期间王仁堪并没有气馁,而是格外的用功,尤其是在书法上,下过一番苦功夫,他能中状元这和他的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王仁堪在中状元之后,由于品行合一,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深厚,深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喜爱。只是他英年早逝,传世作品并不多,一度让人们遗忘他这个人,直到后来有人研究王仁堪,这才发现他的书法造诣深厚,他的书法逐渐的被人认可,甚至有人说王仁堪的楷书具有大家风范。
从王仁堪的楷书中可以看出,他的书法受欧阳询和褚遂良的影响,但是也有着自己的风格。他的书法有着欧阳询的严谨和笔力险劲的特点,在平稳中寻求飘逸之感。笔画之间相互揖让,安排的恰到好处。
王仁堪又结合了褚遂良的笔法,在起笔和收笔上又富有变化,整体有着典雅之感。这在馆阁体盛行的清朝,王仁堪的书法显的很难能可贵,虽然他的书法也受到了馆阁体的影响,但是并没有完全拘泥于馆阁体。他的楷书严谨却不呆板,点画之间呼应紧密,富有变化,在这点上和馆阁体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从这幅书法可以看出,王仁堪的书法具有瘦硬多姿,点画灵动的特点。王仁堪作为一个文人,却把书法写的如此之好,这不得不让人佩服。历代很多文人都不是以书法为业,但是书法造诣不在一些名家之下,像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戴有祺等等,都是把文学修养作为治学的首位。
书法只是文人的一种基础技能,也是文人修养的一种表现方式,就像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和吴玉如两位先生,一生都是以文人自居,认为书法家会写书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。也许王仁堪也想不到,他的书法会如此的受欢迎。
有很多人看了王仁堪的书法之后,认为他的楷书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间架结构上,都可以当作楷书的范本来临摹学习,堪称楷书的典范之作。